> 文章列表 > 舞毒蛾

舞毒蛾

舞毒蛾

舞毒蛾,又名秋千毛虫、柿毛虫。此虫在我国北方果树产区发生普遍。其食性很杂,为害桃、李、杏、苹果、梨、核桃、柿子等果树,也为害桑、柳等多种林木。以幼虫咬食叶片,有时也啃食果实,常把幼果表面咬成小窟窿。管理粗放的果园,常因防治不及时而受害较重,被害树的树势衰弱,影响产量。(1)形态特征其成虫为雌雄两型,体形及色泽差异较大。雌成虫体长25~30毫米,翅展70~80毫米。触角栉齿状,黑褐色。成虫体及翅污白色,前翅有4条从前缘波状褐色短横纹。后翅近外缘有1条不明显的条纹。前后翅外缘各有7个深褐色小斑点。腹部肥大,尾端密生黄褐色绒毛。雄虫体长20毫米,翅展45毫米左右,体褐色。触角双栉齿状,黑褐色。前、后翅暗褐色,前翅前缘至后缘有较明显的4条浓褐色波状纹。后翅中部毛近前缘处有1横纹。腹部较细,腹面黄白色。卵为球形,直径约0.9毫米,灰褐色,有光泽,坚硬,数百粒聚集成块,卵块形状不规则,表面覆盖较厚的黄褐色绒毛。老熟幼虫体长60毫米左右,头黄褐色,上有褐色斑纹,正面有灰黑色八字形纹。胴部灰褐色,背线和亚背线黄褐色,各体节背面均有对生的毛瘤,共11对。体两侧各体节气门线上下各有1小红毛瘤,其上生灰褐色刚毛。腹部第六、七节背中央各具一翻缩腺。雌蛹体长30~35毫米,雄蛹20~25毫米,深褐色,纺锤形。各体节背面生黄褐色短毛丛,以头、胸背面较多。(2)发生规律舞毒蛾一年发生1代,以未孵化出壳的幼虫在卵内越冬。越冬卵块多在树干、大枝的阴面、屋檐和石缝等处。5月上旬至6月上旬孵化。初龄幼虫有群集性,白天在叶背静息,夜间取食活动,遇惊动吐丝下垂,随风飘荡,似打秋千,所以又称“秋千毛虫”。2龄以后分散为害,白天多潜伏在树皮裂缝内,或在树下石块、草丛等隐蔽处,几傍晚成群结队上树取食,天亮时又爬回树下隐蔽。雄幼虫蜕皮5次,雌幼虫蜕皮6次,历经1个半月左右,约在7月上、中旬幼虫老熟,便在枝叶间、树干裂缝或石块下等处作薄茧化蛹。蛹期10~14天。7月中、下旬至8月,羽化为成虫。雌蛾体肥大,行动缓慢,常在化蛹处附近交尾。雄蛾活泼,常在白天翩翩飞舞,故有舞毒蛾之称,成虫有趋光性。每头雌蛾产卵1~2块,每块有卵200~300粒,卵在当年秋季即发育成小幼虫,但不孵化,以小幼虫在卵壳内越冬。(3)防治方法①采取杀卵块的方法压低越冬虫口基数,即春秋两季结合刮虫或在幼虫未孵化前,寻找越冬卵块,集中消灭。②利用幼龄幼虫群集的习性,或2龄以上幼虫白天潜伏的特点,进行人工捕杀,及时消灭幼虫群。③药剂防治,幼虫为害期,当虫量较大时,可喷布80%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,或50%辛硫磷2000倍液效果均好。④利用成虫的趋光性,采取灯光诱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