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一逢胜处便凭栏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逢胜处便凭栏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逢胜处便凭栏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逢胜处便凭栏”出自宋代陈宓的《碧潭奇观》。

“一逢胜处便凭栏”全诗

《碧潭奇观》

宋代 陈宓

賸得浮生十日闲,一逢胜处便凭栏。

天开池沼供鱼乐,雨洗峰峦与客看。

活计只须携蒻笠,谋身空叹负儒冠。

试听矶上垂纶叟,不信人间有热官。

《碧潭奇观》陈宓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碧潭奇观》是宋代作家陈宓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译文:

得到了浮生十日的闲暇,

每当我遇到美景,就凭栏而立。

天空敞开,池沼中的鱼儿欢乐,

雨水洗净了山峦,我与客人一同欣赏。

生活只需带上简朴的笠子,

为自己的前途而忧心忡忡。

试听钓鱼老人在岩石上低钓,

不相信人间还有正直的官员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碧潭奇观》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世间的疑惑。诗中的“浮生十日闲”表达了作者的悠闲自得,暗示他在繁忙的人世间寻找片刻的宁静。每当他遇到美景时,他会倚栏凝望,尽情欣赏。这种态度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。

诗中提到的池沼中的鱼乐和雨水洗净的山峦,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,折射出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。他与客人一同欣赏这些美景,共同分享这份愉悦。

然而,诗中也存在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。作者提及自己只需简朴的蒻笠(一种简单的帽子),却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,暗示了他对文人士人境遇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。而在最后两句中,作者以矶上垂纶的老人为例,暗示了他对官场腐败和人心不正的怀疑。

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,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,呈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现实的矛盾感。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拷问相互交织,展示出对人生境遇和价值观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