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诗书胸次堪筹国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诗书胸次堪筹国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诗书胸次堪筹国”的出处是哪里

诗书胸次堪筹国”出自宋代方回的《寄刘伯宜南昌》。

“诗书胸次堪筹国”全诗

《寄刘伯宜南昌》

宋代 方回

西浙东江昔袂分,洪都湓浦忽相闻。

才看陶令门前柳,却忆滕王阁上云。

何处鱼蛮能避役,无边鲸海尚行军。

诗书胸次堪筹国,定不专凭柱后文。

《寄刘伯宜南昌》方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寄刘伯宜南昌》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
西浙东江昔袂分,

洪都湓浦忽相闻。

才看陶令门前柳,

却忆滕王阁上云。

何处鱼蛮能避役,

无边鲸海尚行军。

诗书胸次堪筹国,

定不专凭柱后文。

中文译文:

西浙东江曾分离,

洪都湓浦忽然传来音信。

刚看到陶令门前垂柳,

又记起滕王阁上的云彩。

在何处能够避免苦役的鱼民呢,

广袤无边的海洋仍然行军。

诗书藏在胸中,可以筹划国家大事,

决不能仅仰仗空洞的文辞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写作者方回寄给刘伯宜的信。诗人回忆起过去西浙和东江曾经分离的时刻,现在却通过洪都和湓浦之间的联系再次得到消息。他看到了陶令门前垂柳的景象,却又想起了滕王阁上的云彩,回忆起过去的往事。

诗中提到了鱼蛮和鲸海,表达了作者对边疆人民的关切。他希望那些边疆的渔民能够避免繁重的苦役,而广袤无边的海洋仍然需要保卫和行军。

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期许和使命感。他认为自己胸怀诗书,有能力筹划国家大事,不仅仅依赖虚无的文辞和空洞的言辞。这里的“柱后文”指的是依附在官员身后的文官,而作者强调自己的诗书胸怀,意味着他有能力为国家作出实际的贡献。

整首诗词抒发了作者对乡土之情和国家大事的思考,展示了他对边疆民众的关注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。同时,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,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感慨。